纪要 | 【求正沙龙4】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逻辑关系
发布日期:2022-07-06

2022年6月25日下午,我院第四期“求正”学术沙龙在行政楼346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主题为“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逻辑关系”。由我院主办、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承办。沙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校相关研究机构(平台)和线上全国各地的30余位师生参加,副院长康文龙教授主持。

 

本期学术沙龙五位发起人分别是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杨晓伟副教授、陈水林教授、嘉兴学院人文社科处彭冰冰教授、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兴亮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成副教授。厘清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逻辑关联与区别,深化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是本次学术沙龙的旨趣所在。本期沙龙点评专家为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金延锋。


 

 

学术沙龙现场

 

在主题发言环节,杨晓伟对精神命名史视阈中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处理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逻辑关系,既需要回到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党历史现场去阐释建党精神发生逻辑,也需要回到“伟大建党精神”概念与“红船精神”概念提出的历史现场去阐释二者的发生逻辑。二者的发生逻辑都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建党先驱群体以“建党共识”为基本共识的“近代史共识”。从建党精神命名史、概念史来看,二者在精神内涵上连续性、递进性关系与互补性关系共存,但侧重点有所区别: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同志更侧重于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历史背景下,对其建基于根本宗旨的百年基本政党精神进行阐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者属于同中之异、情境之异、程度之异。从命名角度来看,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属于“名实”关系哲学范畴中“一实二名”“异名同实”的并列关系,不是整体与局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精神命名学的学术问题,也即二者都是关于建党精神的命名,是基于同一建党实践之实的并列关系。但二者命名方式各有特点,伟大建党精神的命名特征重在“写实”:直白、平实、准确;红船精神的命名特征在于“写意”:灵动、象征、含蓄。从这个意义来讲,二者属于同中之异、政治修辞之异。总之,二者无本质之别,其差别属于同中之异,体现在情境之异、程度之异、修辞之异等维度。对二者逻辑关系认知的关键在于,要摈弃分别阐释二者内涵或二元对立理解与阐释的静态化思维方式,从而以建党精神阐释、凝练与命名历史进程即建党精神内涵凝练史、命名史的思维,在一种历史连续性演进逻辑中去动态地、历史地理解与把握建党精神内涵的凝练与演变。

 

杨晓伟

 

张兴亮逐次剖析“伟大”“建党”“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等概念,从思想、实践、精神、价值等四个方面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内涵,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张兴亮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独特的政治品格、继往开来的精神底气,孕育了内涵丰富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对于激励中华儿女有重要价值。

 

张兴亮线上发言

 

陈水林认为,对红船精神的研究有一个三段论: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陈水林指出,早在2011年,他在《红旗文稿》发表的《论红船精神》一文中,最早提出“建党精神”的概念。他认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建党精神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一个政党的理论纲领、奋斗目标、成立宣言所体现的精神感召力,这是理论的魅力。二是,在建党群体特别是领袖人物身上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这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陈水林指出:在红船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我们来研究党的伟大精神,应该抓住建军100周年的机遇,到2027年就是建军100周年。我们党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党的伟大精神应该包含建军的精神,所以抓住这几年的时间,在建军100周年之际,拿出一些建军精神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基本内涵,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机遇。他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应符合这样的标准:一,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这是本质特征。二,应该是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进程的主线,贯穿于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个革命精神的精神实质。三,应该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这是面向未来,走在时代前列的要求。根据这样的要求,陈水林认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可以提炼出以下六种基本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实事求是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对党忠诚、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以上六种精神,创新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求实精神是生命线,是立党之魂;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执政之基,牺牲精神是一种自告奋勇、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自我革命精神是面向未来,迎接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陈水林指出:总结提炼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而提炼出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作为一代又一代国人传承的红色基因和优秀文化传统,是非常需要、非常必要的,也是我们从事党的精神研究的重大任务。

 

陈水林

 

彭冰冰主张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他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可以分为历史形态、理论形态、发展形态、实践形态四种形态。所谓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形态,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实践中已然形成的建党精神。此种形态可以理解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建党精神,它的产生离不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所谓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形态,就是指人们在理性思维层面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以及百年奋斗史的反思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进行理论概括。此种形态可以理解为“认识论”意义上的建党精神。它的提炼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文化自觉。所谓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形态,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此种形态可以理解为“发展论”意义上的建党精神。所谓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形态,是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对伟大建党的弘扬与践行,将伟大建党转化为个体日常生活实践的情感道德、价值体认和生命意志。此种形态可以理解为“实践论”(或者说“生存论”)意义上的伟大建党精神。只有区分这四种形态,才能更好地揭示伟大建党精神生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彭冰冰指出,建党精神研究的兴起是与红船精神的研究和宣传直接相关的。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正是在对红船精神的研究和宣传中,引起了人们对建党精神的讨论,产生了对进一步凝练概括建党精神的强烈愿望与迫切需要,终于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得以实现。他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深厚红色情怀,与他长期受到的光荣革命传统教育是一致的,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民族观、人民观、历史观是相一致的。这种情怀,充满了对民族、人民和党的热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彭冰冰

 

王成主张从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文化渊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意义、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进路三个方面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逻辑。他认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一是凝聚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二是继承强党兴党的精神财富;三是整合国家治理的精神资源;四是开启人民幸福的精神源泉。

 

王成线上发言

 

在互动交流环节,线上线下学者们针对五位发起人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

 

专家点评环节,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金延锋对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的多样化研究视野作了高度阐述,对本次学术沙龙作了充分肯定,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的逻辑关系作了具体指导。金延锋认为,本次学术沙龙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关系的理解,开拓了研究的视野。每位发起人对各自论点都有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阐述,体现了研究的认真深入以及深厚的沉淀,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史或者说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一种展望,是一次高层面、宽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金延锋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相结合,同样,中国共产党精神也离不开这两个结合,可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更加深入、深刻的研究。 

 

最新动态

Copyright © 2021 嘉兴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