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上午,我院第1期“求是”讲座在兴政楼346举行,主题为“全球化新议程:基于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求是”讲座是我院推出的“求是”“求真”“求正”三大高端学术论坛品牌之一,主要是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主讲,旨在立足学术前沿,拓宽学术视野,直面学术问题,提升治学境界。本期讲座由我院和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三角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求是智库岗研究员、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刘培林主讲,长三角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唐铁球教授主持,来自经济学院、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30余位师生参加。
刘培林围绕“全球化新议程:基于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的主题,分别从全球化遇到的障碍、基于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以“四零”引导国际经贸规则重塑、处理好国内的政治经济学问题等四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全球化新议程问题。
一
刘培林首先指出,当下全球化深入发展面临的重大障碍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日益严厉,旨在形成排斥中国的新分工格局,从而给中国带来潜在的供应链“断链风险”。萨缪尔森和鲍莫尔等学者认为在发达国家在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后者的生产率追赶可能损害前者的利益,如果发展中国家各种产品的相对生产率趋同于发达国家,即使前者产品的绝对生产率水平都低于后者,后者的福利也会变差。因此,发达国家为维持自身利益,往往倾向于采取限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并在自己国内拒绝采购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甚至限制二者之间的人员和留学生往来。如果这样重组后的供应链把中国这样一个已被实践证明能极大提升全球分工效率的巨型经济体排斥在外,将既不利于发达国家,也不利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不利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这无疑是共输的“囚徒困境”。
二
为扭转目前这种局面,刘培林提出,中国应推动设立相应的国际经济治理议题,以便形成基于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使全球化重回健康发展轨道。具体而言,一方面是构建基于能力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国与国之间相信对方不会对自己进行技术封锁,且一旦对方封锁,自己也能够实施对等反制,这样一种格局就构成了国家之间基于能力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各国就可以顺畅地和其他国家开展技术与贸易投资往来;另一方面是以可信承诺推动形成均势格局。第一种简便的可信承诺机制是,完全放手让市场支配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而不实施任何任何政府产业政策干预。不过现实中各国都有某种形式的政府干预或产业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以可信承诺阐明中国的技术和产业安全观,也即中国不会凭借政府的战略安排和新型举国体制模仿发达国家的全部技术和产业谱系,并力图占据领先地位,而是只追求在有限的技术和产业谱系内进行追赶和占据领先地位。
三
刘培林进一步认为,为落实上述基于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可由中国提议相关的全球治理议程,以“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零补贴、零出口限制”的“四零”和“对等”的立场,引导国际经贸往来规则重塑,并做出不在全技术和产业谱系上追求全球领先的可信承诺。同时,也要求发达国家在这样的议题下采取同样的行动,以此推动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美经贸关系转圜。最后刘培林指出,技术与产业能力的均势格局和“四零”“对等”的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处理好国内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比如通过深化改革和政策上的统筹协调平衡好这些关联关系,节制住全方位技术和产业赶超的冲动,把有限资源用到中国真正具有优势的地方,才能形成符合中国核心利益、有利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环境。